意識到什麼不是愛,也很重要
妳的努力,決定了妳可以接住什麼樣的機會
「她離過婚欸!」身邊朋友的感情問題,總成別人茶餘飯後的碎嘴話題,難道感情受了傷,就只能這樣嗎?看錯了人,做錯了事。從此,就只能在谷底嗎?作為一個女孩,妳的生命有太多的「應該」。無論從幼年到成年,從校園到職場乃至婚姻,隨著妳的角色轉變,妳總是不斷地被貼標籤。
「她離過婚欸!」身邊朋友的感情問題,總成別人茶餘飯後的碎嘴話題,難道感情受了傷,就只能這樣嗎?看錯了人,做錯了事。從此,就只能在谷底嗎?作為一個女孩,妳的生命有太多的「應該」。無論從幼年到成年,從校園到職場乃至婚姻,隨著妳的角色轉變,妳總是不斷地被貼標籤。
「好女孩」、「好妻子」、「好媳婦」、「好媽媽」……每個標籤裡面都是一套標準,都是一堆「應該」。也因此,對長期生活在傳統規範下的女人們來說,「離婚」絕對是個艱難的決定。
在痛苦婚姻裡努力掙扎?
其實,從婚姻的一開始,我就已經察覺到很多問題,但明知我們不適合,卻還是因為非常多的擔憂而咬牙苦撐,腦海裡迴盪著:「不和諧的原因,一定是我做錯什麼」、「一定是我不夠好,所以我的婚姻才會千瘡百孔」,這類不斷檢討自己的聲音。從小到大都是乖女孩,最重視那些「好標籤」的我,為了想要扭轉關係不斷壓縮自己,努力、努力、再努力……最後,只抓住一個婚姻的空殼。
其實,從婚姻的一開始,我就已經察覺到很多問題,但明知我們不適合,卻還是因為非常多的擔憂而咬牙苦撐,腦海裡迴盪著:「不和諧的原因,一定是我做錯什麼」、「一定是我不夠好,所以我的婚姻才會千瘡百孔」,這類不斷檢討自己的聲音。從小到大都是乖女孩,最重視那些「好標籤」的我,為了想要扭轉關係不斷壓縮自己,努力、努力、再努力……最後,只抓住一個婚姻的空殼。
後來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放棄的時刻,心理上更是害怕:「萬一離婚,別人會怎麼看我?會不會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?」、「萬一我選錯了道路,會不會終過得更差,會不會最後後悔?」現狀真的很差,但面對離婚的不安,又讓我舉棋不定。
後來,我花了很大的力氣,才毅然決然離開。那時我也才認清:這些擔憂與恐懼,源自於我始終想著他人的眼光,想著拿到這些「好標籤」,卻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渴望。因為內心深處對於「好標籤」的在意,我無法接納關係破裂後所帶來的不圓滿,無法接納婚姻失敗後的沮喪……更深刻的來說,其實是我無法接納,自己的人生竟然這麼「不完美」!
.jpg)
擔心離婚就被視為「失敗者」?
特別是離婚這件事,對生活在華人社會氛圍下的女孩們來說,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——無論為什麼離婚,一旦離婚,彷彿就是失敗者。而從一而終,為丈夫孩子奉獻,做公婆稱讚的好媳婦,才是所謂的圓滿,才是人生勝利組;而離婚的女人,就如同一雙破鞋,是什麼都沒有的人生失敗組。
這種「失敗者心態」,讓很多女性在離婚之後,容易把自己困在「歹命」的悲傷情緒當中,陷入空虛茫然,不知何去何從。
離婚的妳,只是脫下一雙不合腳的鞋,只是褪去一間充滿壓迫感的塑身衣,但你從沒有失敗。
放不下「不對的人」?
原來,一段關係的分開,不一定是誰做錯了什麼,只因為我們不是彼此生命中那個「對的人」。既然不適合,又何必為了他人的眼光,執著在破碎的關係裡,只為了對外營造出大家嘴巴裡的「完美人生」呢?
原來,一段關係的分開,不一定是誰做錯了什麼,只因為我們不是彼此生命中那個「對的人」。既然不適合,又何必為了他人的眼光,執著在破碎的關係裡,只為了對外營造出大家嘴巴裡的「完美人生」呢?
因此,我放下了,並昂首闊步往前走,真正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時光。離婚是一種選擇。離婚後要怎麼面對自己,更是一種選擇。
妳可以決定要持續活在悲傷與自我厭棄中,但妳也可以在痛苦過後,選擇用另一種心態,來迎接妳嶄新的人生。我最終超越失敗者心態,不再用世俗的標籤自我鞭笞,找回了原本的自己,然後才驚訝的發現——原來,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;原來,一個人可以過得這麼好!
但人生道路上最奇妙的就是:當妳總算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當妳決定不要繼續卡在錯的關係裡,拼命扭曲自我時,一個真正適合妳的人,才會走入妳的生命裡。 可惜的是,這個社會還是有許多人,用標籤不斷的定義一個離過婚的女人。
經歷過前一段風雨,婚姻之於我而言,不過是一紙證書;而社會定義下的婚姻模式,也不過就是他人嘴裡的框架。而一段親密關係的維持,從來不在他人的嘴裡,更不在那紙證書上。真正細水長流的要素,是兩人能否在愛中牽起彼此的手,再用理性去灌溉這份愛,最終才有可能開出美好的花、結出飽滿的果。
參考資料:圖/網路‧文/《離開,或許才是真幸福》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
你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