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精正確使用5大重點
疫情加劇,現在除了減少外出、正確戴好口罩之外,攜帶一瓶「酒精液」隨身消毒也是必要。不過酒精液、乾洗手劑其實使用起來都有訣竅,例如若濃度過高,會有「保護病毒」的反效果,乾洗手劑也有對肌膚造成傷害的潛在危機。趕快一起來看看酒精消毒,有哪些使用訣竅!
酒精該如何保存?
75%酒精易燃又容易揮發,如果大量囤積、又沒有謹慎保存,很可能在不注意的時候引起火災。 一般建議最好放在陰暗處,不要照射到太陽光,且存放的量最好在500ml以下,並分成幾個小瓶分開盛裝。「玻璃材質」則是較建議的存放容器,有不易溶解軟化、外漏的優點。
立即擦拭等於白噴
酒精用於肌膚、個人物品及環境消毒,我們常在噴過之後就急於搓乾,不過這樣的方法是錯誤的,必須讓讓精停留至少15-30秒,才能有效消毒。若是對物品表面進行消毒,則「擦抹」的效果會比直接噴灑更好、更完整,一樣要在擦抹之後靜置15-30秒。注意,因為酒精有揮發性,記得採小範圍擦拭、勿直接往衣物上做噴灑;有些人還會噴在口罩上,認為可以消毒,不過這樣只會影響口罩的過濾效果。
.jpg)
濃度太高反而不OK
「酒精液」是最容易取得的消毒液之一。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「防疫小知識」,酒精(乙醇)要75%才能有效消毒,濃度太高、太低都會影響消毒效果;例如市售常見的「95%酒精」,就會因為濃度過大,使細菌、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凝固,反倒形成保護作用,阻擋酒精殺菌。
但也不用擔心,若買到濃度95%的酒精,只要採「4酒1水」的比例稀釋(使用蒸餾水或煮開放涼後的清水),就能得到濃度約75%的酒精液。注意,不要買成了「工業酒精」,由於工業酒精含有甲醇,若用來消毒,反而容易透過皮膚進入人體而引發中毒。
乾洗手劑,敏感性肌膚要注意
「乾洗手」是酒精之外的常見消毒液選擇之一,大致消毒原理與酒精相同,部分乾洗手劑則會添加甘油、蘆薈凝膠等保濕成分;要有殺菌效果,記得選購酒精或異丙醇成分應達70%以上的產品。不過,「乾洗手」的成分較複雜,內含的「異丙醇」的毒性也比乙醇高,不慎觸碰到眼、口、鼻會有較強的刺痛感,若有敏感性肌膚就要注意自身的使用狀況。
正確「濕洗手」,效果還是最好
不過專家建議,酒精液及乾洗手劑只有在「無法濕洗手」的情況下才適用,否則肥皂、洗手乳的消毒殺菌效果還是最好。以「內、外、夾、弓、大、立、完」七步驟正確洗手,並反覆搓揉雙手至少40-60秒,就可洗掉95%以上的細菌和病毒。
參考資料:圖/網路‧文/Bella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
你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