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震、免震有沒有用?
去看房子常常會聽到,代銷說我們這個是鋼骨結構比較不怕地震,是真的嗎?制震宅每坪貴那麼多真的有效嗎?免震跟制震又差在哪裡?
買房結構怎麼選?RC、SC、SRC哪個比較好?
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,如果你買的案子只有15樓,其實用RC就很足夠,現在更要注重的是「結構規劃」和「施工品質」,施工品質好才是關鍵,在921過後台灣建築法規的耐震係數普遍都可以承受5級的震度。
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,如果你買的案子只有15樓,其實用RC就很足夠,現在更要注重的是「結構規劃」和「施工品質」,施工品質好才是關鍵,在921過後台灣建築法規的耐震係數普遍都可以承受5級的震度。
RC是鋼筋混泥土,比較硬是靠硬度支撐建築,缺點是容易裂開,15樓以下基本都是用這種建築結構。
SC是鋼骨結構,韌性比較強,特性是遇到地震有搖晃空間,但是搖晃程度比較大,比較多用在商辦大樓。
SRC是鋼骨外層再包覆鋼筋混泥土,上面的兩個優缺點都有,主要是給高樓層住家用,因為他能減少鋼骨的晃動,又同時保持韌性,達到減緩震波的效果。
什麼是制震宅?
制震宅簡單來說就是在房子結構裡加入制震器,讓結構因為地震的能量晃動時,透過制震器減弱建物整體搖動,同時降低建築物的變形,減少倒塌機率和晃動,目標是希望制震器會先發揮功能,不致損及主結構體本身,並增加居住的舒適度和安全性。
斜撐式:如同汽車的避震器,利用油壓減緩晃動;裝置在柱子和大樑上,增加結構穩固;斜撐製震器的牆面應保留檢視和修繕的空間,避免過多裝潢。
制震壁:安裝於大樑之間,像一面牆,多用特殊橡膠作為搖晃時的緩衝。
制震壁:安裝於大樑之間,像一面牆,多用特殊橡膠作為搖晃時的緩衝。
.jpg)
制震器怎麼裝才有效果?
之前有聽過有案子,樓高20幾樓,制震器只做地下室到二樓,這樣的情況,制震器有沒有用?制震器不是有安裝就好,無論採用何種制震系統,制震器都必須裝設至少一半以上的樓層且四面都要裝,才能產生制震效果,否則只是虛設裝置。最知名的仁愛路帝寶,是裝了約1196支制震器,跟只裝10幾支的建案有沒有差別應該很明顯。
之前有聽過有案子,樓高20幾樓,制震器只做地下室到二樓,這樣的情況,制震器有沒有用?制震器不是有安裝就好,無論採用何種制震系統,制震器都必須裝設至少一半以上的樓層且四面都要裝,才能產生制震效果,否則只是虛設裝置。最知名的仁愛路帝寶,是裝了約1196支制震器,跟只裝10幾支的建案有沒有差別應該很明顯。
免震是什麼?跟制震的差別在哪裡?
免震又稱隔震,像夾心餅乾在建築的基礎層或低樓層,會有整層特殊橡膠做的免震墊,用來減緩晃動,讓結構體承受的震波更小;效果相較於制震能減緩的震波動能更多,號稱能抵銷60%以上的震波,但技術更困難且造價高。
「制震器」跟「免震器」需要維護嗎?
制震器跟免震器是需要維護的,在日本有相關法規規定,如果遇到地震5級以上,或每隔3、4年需要檢測一次制震器或隔震墊,在台灣並沒有相關規定。
制震器 :台灣不少制震器材維修檢測困難,因為都包在牆裡,難以用肉眼判斷數量及狀況,因此挑選此類型建物時,建議詢問建商是否有預留檢修孔以及規劃未來的檢修程序。
免震器 :免震器雖然使用年限較長,但汰換是一項大工程,目前住宅還沒有汰換免震器的案例,未來值得持續關注。
總結
不管什麼結構,台灣建築在921之後最少都能抵抗5級地震,其中最重要的是「施工品質」,有沒有按照設計嚴謹的施工,是建物安全的關鍵。
●20樓以上的建築,可以優先考慮SRC,雖然造價高但安全性和舒適度較佳,中古屋市場的價格也會明顯較好。
●制震器是能有效預防倒塌風險的,前提是一定要符合安裝標準,四面牆都要裝,而且要一半以上的樓層都有裝,才能有效支撐並避免倒塌。
●RC結構裝制震器的效果不大。
●免震技術複雜成本最高,相對房價最貴。
參考資料:圖/網路‧文/樂居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
你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