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好知的 > 如何面對眼前的爭執呢?

如何面對眼前的爭執呢?

騎腳踏車的時候,我們很自然會一下傾斜到這一側,一下傾斜到那一側,而一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修正,才能繼續前進。無論是與朋友、同事、家人還是伴侶之間的關係維持,也是一樣的。 即使是在關係最好的時候,關係的維持也需要一種自然的校正過程,讓我們把它稱之為「修復」,也就是消除一些誤解並消弭摩擦點。
 
在約翰.戈特曼和朱莉.戈特曼(John & Julie Gottman)針對夫妻所進行的研究中已經確定,修復能力是夫妻雙方對彼此是否滿意,以及他們是否會繼續一起走下去的一個主要因素。如果你需要處理關係的修復,請試試看以下的方法。

確認自己理解無誤
當我們覺得自己受到其他人的傷害,或是被惹惱時,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細節,或聽錯一個詞,或錯誤詮釋對方的眼神。 我們對他人的反應,是根據我們自己的評估。
 
例如,如果我認為我的朋友忽略了我的午餐邀約,是因為他不想花時間和我在一起,我就會覺得不受尊重,也會生氣。但是,如果我知道他從來沒有收到關於午餐邀約的訊息,而且事實上他很希望看到我,那麼出問題的,頂多是訊息傳遞的混亂,除此之外,別無他意。
 
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,自己有多常只掌握到部分現況,以及有多常做出事後讓自己後悔的衝動反應,可能會讓自己感到謙卑。所以建議你不要急,慢慢來,盡量去把真相找出來。 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以及,它是在什麼更大的脈絡下發生的?對方是否確實和你達成了具體的協議? 也許你們彼此的理解只是一個天大的誤會。
 
一旦你的理解夠清楚,你可能會決定讓一些事情過去,不要太計較。或者,你可以決定繼續前進,也許是去處理一個中小型的問題,希望可以在它發展成一個大問題之前,就把它解決掉。
 

知道「自己」是重要的
如果你的信任受到動搖,無論是因為一件芝麻小事所引起,還是大到像是一個人值不值得信賴,這種重要的基本承諾所造成的,都非常需要去處理。關係需要信任,而信任來自可靠性。你有合理的需求,讓自己弄清楚你可以從他人那裡,得到什麼東西。
 
如果你戳破別人的行為,並不代表你是一個「軟弱」、「需要幫助」、「歇斯底里」或是「嘮叨」的人。特別是, 如果你是一個受害者,那麼感覺自己就像是個「受害者」,這種感覺並沒有錯! 奇怪的是,受害者這個名詞本來只是關於發生的事情的單純描述,但是卻被貼上了令人鄙夷的標籤——也就是說帶有一種指責受害者的含義。試著找出自己內在想要把別人對你的虐待極小化,或是合理化的任何傾向,並且把這些東西釋放掉。

為自己說話
當你和別人交談時, 要讓自己相信,你的內心有何感受是很重要的事,而且要相信其他人應該遵守協議並且要尊重你。
 
試著讓人們知道他們對你的影響。如果你迴避告訴別人,他們如何傷害你,這是可以理解的,因為把這種感覺說出來,可能會讓人覺得情緒上無法承受。儘管如此,你還是可以抬頭挺胸,或許像是這樣輕描淡寫地說:「這件事確實發生了,也確實傷害了我,我認為這樣是錯的。」你對自我的尊重,會讓你為了修復關係所做的努力更有力量。
 
你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,而你可以自己判斷這樣的情況對你來說,有沒有關係。有的時候選擇和諧而不是真理,會讓你覺得這才是正確的做法。但是你要記住,你自己很重要,而且要記住,當別人試圖和你一起進行修復時, 既然你可以做到願意忍受那種不舒服的感覺,所以你也可以對他們提出同樣的要求,還要記住如果讓一些事情懸而未決,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讓問題愈積愈嚴重。一再讓和諧的價值凌駕於真理之上的人,最終往往兩者都會落空。

根據真實基礎來調整關係
關係需要建立在信任、尊重與承諾的基礎之上。如果有一段關係大過於它的基礎,那麼這樣的關係可能不太安全,因為那就像是一座金字塔被倒過來一樣。
 
在家裡或工作中,如果你公平對待某人,但是對方卻無法同樣公平地對待你,或者你對某人毫無保留,甚至毫無招架之力,而對方卻會利用你的這些弱點來攻擊你,那麼你可能需要重塑這段關係。
 
參考資料:圖/網路‧文/心理學家 瑞克.韓森、商業顧問 佛瑞斯特.韓森
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來信與我們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進行撤除

你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遠離肝癌高風險
康普茶非人人適合飲用!
洗手還分五步驟、六步驟?
3大營養素有助「視力保健」
將近九成民眾維生素D不足
人工淚液切勿過度使用!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按個讚吧!